首页 服务 查看内容

锚定科技和制度创新 增强“土特产”产业竞争力

2023-09-09 08:56:05

来源: 农民日报

小小“土特产”,一头连着地方经济,一头连着农民的荷包。湖北省孝感市孝南区是全国著名的“麻糖米酒之乡”,近年来,孝南区基于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大做糯稻“土特产”文章,取得了突出成效。截至目前,孝南区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带动孝感市实现年产米酒60余万吨,国内市场占有率超80%;糯稻产业链产值超60亿元,农产品加工产值与农业总产值之比为3.1∶1,园内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33308元,比全区平均水平高31%。

做实科技创新文章,加速产业提档升级

孝南区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以科技创新为第一方向,从“政产学研用”一体化种业创新体系建设、重点龙头企业全面全程智能化改造升级、“土特产”产品结构优化升级三方面着手,为糯稻主导产业创新发展注入科技动能。


(资料图)

以“政产学研用”一体化种业创新体系夯实产业根基。瞄准产业发展,强化孝感糯稻种质资源保护。建设孝南区香稻博物馆暨香稻科研中心,强化香稻专业化品种资源库、育种中心、技术集成中心、转化中心等功能。瞄准企业需要,推进糯稻种业联合创新攻关。成立优质水稻研究开发中心,组建种业科技有限公司,专业开展糯稻新品种新技术试验、示范,首批试验平均增产10%以上。瞄准市场需求,高标准建设糯稻种研发基地、育种基地。建成优质糯稻原种种业提升基地200余亩,同时在海南陵水建设南繁糯稻育种基地,夯实糯稻种业基础。

以园区能级提升、企业智能化建设赋能产业集群新发展。完善孝南经济开发区、汉孝产业园、新铺米酒加工园基础设施配套,建设智慧产业园。瞄准产业链的高端化提升,加快重点龙头企业智能化改造。园内企业积极引入智能化生产设备、仓储管理系统、工业互联网平台等,实行自动化、智能化、数字化生产。

以品质提升、结构升级、品牌培育引领消费、创造市场。瞄准消费习惯的改变,对传统产业进行重新定位。园内企业不断创新突破,米酒向微醺酿造转化,产品用途日益多样化。瞄准新消费群体,快速丰富产品结构并实现对市场的引领。瞄准区域公用品牌打造,加快理顺品牌体系,强化品牌建设和管理。按照“区域公用品牌+企业产品品牌”母子品牌模式,引导68家重点企业注册国家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管理信息平台。

提升制度创新效益,推动产业园共建共享

孝南区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以制度创新为第二方向,将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创建与全域国土综合整治试点项目叠加,探索基于“产业政策+土地政策”的产业园建设模式。将基地的标准化、规模化发展与农业社会化服务组织的功能多元化、形式多样化相结合,探索基于高效社会化服务的多种利益联结模式。

探索基于“产业政策+土地政策”的产业园建设模式。产业园为全域项目提供产业支撑,解决了农区型全域国土综合整治项目农业主导产业不强的普遍性难题。产业园有效拓宽了全域项目的资金来源,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全域项目资金平衡压力大的实际。孝南区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创建两年以来,在朱湖片区的直接资金投入逾2.3亿元,约占朱湖全域项目统筹筹集资金的19.3%,并以此撬动社会资本,助力全域项目实施。全域项目加速了优质糯稻基地规模化、标准化进程,助力二三产业项目的落地。同时,土地综合指标有效保障了首衡城、智慧产业园等产业园项目的用地需求。

探索基于高效社会化服务的多种利益联结模式。园内企业大多采用“公司+合作社+农户”利益联结模式开展订单生产,保障本地糯米尤其是优质原料的供应。2022年起,产业园开始试点糯稻生产“保底分红+二次分红”模式,即承接主体每年按项目资金的6%作为保底分红金额,将纯利润的10%作为项目的二次分红金额。其中分红金额的20%作为村集体收入,80%归属农户,农户收益分配标准按入股土地面积折算到户。截至目前,共有102户880亩土地入股,每亩平均每年增收800元以上。

探索代耕代种、代管代收、全程托管社会化服务模式。典型代表是孝感市丰裕农机化种养殖专业合作社,通过与公司、其他合作社、农户等各类主体签订服务合同或订单合同,开展订单作业、跨区服务、土地托管等社会化服务,同步进行新品种试种等,在服务覆盖区域快速推广优质品种和先进的种植模式、种植技术。截至目前,该合作社已带动周边农户500余户,年均社会化服务总面积1.5万多亩,年可创收480万元以上。

(作者王薇薇系湖北省社会科学院农村经济研究所副研究员,李忠明系湖北省孝感市孝南区农业农村局局长,涂朋庆系湖北省孝感市孝南区农业农村局乡村建设中心主任)

关键词:

最新新闻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