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视网消息:夏粮抢收忙,颗粒皆归仓。让我们继续打开本周的中国丰收地图,去各地的农田里,感受夏收的喜悦与繁忙。
本周,各地小麦抢收继续如火如荼进行。截至6月10日17时,全国已收获冬小麦面积22442万亩,收获进度73.71%。安徽麦收基本结束,河南麦收进入尾声,江苏进度近八成,陕西进度过五成半,山东进度过四成半,河北进度过两成,山西进度过一成半。
(相关资料图)
让我们去实地看看眼下的中原大地,在每个小麦的收获区,风吹麦浪,处处金黄,成为盛夏里最美的景象。
麦熟一晌,贵在争抢。意思是说,麦子成熟很快,一个中午的时间都可能发生变化,提醒人们及时收割。因此在一望无际的麦田中,收割机认真负责地横扫大地,留下一路金色的希望。
在中国的版图上,小麦的分布从北到南。平坦辽阔的黄淮海平原,是中国面积最大、产量最多的麦区。5个小麦主产省种植的冬小麦,总面积超过全国小麦的70%,产量近80%。这里地处暖温带,光照时间长,气候适宜小麦生长;平坦的地势又有利于机械大规模作业。
而说到这些大粮仓中的“C位”,河南是当之无愧的最“中”的“中原粮仓”。河南小麦的产量自2021年起每年超3800万吨,占中国的近1/4,位居全国第一。
站在河南向北望去,视线越过长城,麦香飘到黑龙江省的三江平原,那里是中国小麦的最东端,所产的硬红春小麦品质优良,丝毫不输进口小麦。
转身西眺,数千年前小麦从西域到达中国的第一站,麦浪点缀着喀什的土地,这里单产极高的小麦也让新疆的馕百变多姿。
在宁夏、内蒙古的河套地区,所产的小麦蛋白质含量高,是绝佳的高筋面粉。用小麦麦芯制成的“河套雪花粉”,成就了西北一碗筋道的拉面条子。
在陕西关中平原,渭河两岸的小麦成了裤带面、臊子面、BiángBiáng面等关中美食的灵魂,还有河南人的大碗烩面,山东人的馒头花馍……面食成为打开中国文化的一扇重要窗口。
再向南看,与北方高筋、中筋小麦相对应的,长江以南则贡献了全国最优质的弱筋小麦,是蛋糕、饼干、馓子、蛋挞、酥皮点心等面食小吃的重要原料。
虽说民间有“南米北面”的特点,但江苏、安徽的小麦产量可一点也不少,常年排名全国前五,产量都在千万吨以上。
现如今,我国小麦的年产量稳定在1亿吨以上,处于基本供需平衡状态。不仅如此,小麦的每亩单产达到390.4公斤,在世界生产小麦的国家中,也排名第一位。
从吃不饱到世界第一,一块块金黄的麦田,勾勒出中国的脉络掌纹,也支撑起中国粮食安全最足的底气。
关键词: